查看原文
其他

人类语言的“驱动”——卢德平教授谈《语言规划讲义》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计量语言学 Author 卢德平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近日,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海涛所著《语言规划讲义》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本书内容广泛,强调探寻人为干预对语言演化和语文现代化的重要性,所讨论的问题涉及个人、国家和超国家层面。讲义深入浅出,语言生动有趣,极具现场感,适合对语言规划领域感兴趣的读者参考阅读,有助于初学者快速掌握该领域的核心概念、发展概况和理论框架,为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今转发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系卢德平教授阅读本书的一些感悟,以飨读者。

【往期可戳☞一本语言规划领域富有新意的教学研究参考书 丨《语言规划讲义》面世(上)

一本语言规划领域富有新意的教学研究参考书 丨《语言规划讲义》面世(下)


今天收到刘海涛教授的新作《语言规划讲义》(商务印书馆,2023年4月第一版),翻阅全书,作者创新的思绪迎面扑来。全书涉猎整个语言规划学科,既有宏观构想,又有微观分析,以平实的授课风格道来,将一门学问转变为启示,将学术的客观中立转变为主客之间的共鸣。全书亮点太多,难以在一篇短文中全部呈现。刘海涛教授提供的知识盛宴,难以囫囵吞枣一次享用完毕。我想在这篇短文中就刘海涛教授提出的人类语言“无意识驱动”和“有意识驱动”这对貌似相反实质统一的重要概念做一些发挥,供读者参考。
人类语言“无意识驱动”实际上指的是语言日用而不觉的自然性,即我们常说的“语言事实”。“有意识驱动”则是指人类对于语言的使用实施一定的干预,以优化语言的用途。后者主要是语言规划讨论的问题。关于人类语言的“有意识驱动”,刘海涛教授直接阐明为语言的“人造性”。

值得注意的是,语言的“人造性”,说明了关于语言的使用存在着相应的社会条件,个体的语言运用受到社会“人造性”规范的制约。例如,安排哪种语言变体为高变体,哪种为低变体,体现了在道德、经济、文化等方面对其“人为”赋予的不同社会声望。一个人要进入一定的社会群体,就必须学会这个群体通行的语言表达方式。小学生教爷爷奶奶汉语拼音,就说明老年人只有掌握这种非自然习得的“人造性”方式,才能进入互联网满足视觉的需求,获得新知的享受。这是语言“人造性”命题涵义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当人们在不同场合无意识遵循情境得体性规律时,语言的社会“人造性”特征实际上又被语言的使用情况遮蔽了。因此,很少有人意识到,每天说的“标准语”实际上是外部“人为”指定的语言变体。这种变体可能和一个地区的方言一致,也可能不一致。不会说“标准语”而只会说方言的人随时意识到外加“标准语”的“人造性”,而在方言和标准语之间能自由进行语码转换的人则意识不到任何“人造性”。可以看出,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语言的“有意识驱动”通常转变为“无意识驱动”。

语言规划从语言的“人造性”入手,借助有意识的使用,诉诸无意识的内化。就使命而言,语言规划的目标已经涉及语言学习者、语言使用者的知识养成、职业轨迹、生涯发展。一种意识不到语言的“人造性”安排却能娴熟应用相应语言的能力,是人的发展的基础条件。成功实现了“有意识”和“无意识”语言使用的转换,标志着语言规划的成功,但这种成功是否符合社会的道德、文化、价值标准,则是语言规划在确立其学术目标时必须考虑的首要因素。

刘海涛教授提出的观点催生了很多思考。我爱读这本书,从这本书里找到了自己没找到的思路,找到了可以由此出发继续前行的坐标。我希望读者不要把这些话误解为对刘教授新作的奉承。它仅仅是研究过程的一个生动的记载。


正文来源:“计量语言学”微信公众号








图书信息

《语言规划讲义》

刘海涛  著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作者在高校开设、讲授语言规划课程已有十多年,本书以过去五年间(2017—2021)的课程讲授录音为基础,讨论了语言规划及相关领域的历史、理论和发展。全书按照学科的内在逻辑关系分为八讲:前三讲旨在介绍语言规划学科的基础知识,梳理、分析语言规划的典型案例、定义变迁及历史发展等方面的情况,以鸟瞰视角帮助读者快速了解语言规划学科的概貌;第四至第六讲以理论为导向,重点关注语言规划研究的经典理论框架,介绍了陶里、豪根、库珀、巴尔道夫等人提出的相关理论,并探讨如何运用上述理论开展具体分析,突出理论构建及其应用在语言规划研究中的作用;第七讲主要讨论与语言规划密切相关的国际语学(即,国际语言交流的优化或超国家层面的语言规划),并以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全功能型计划语言(世界语)为例探讨计划语言的社会化问题,进而阐明计划语言对语言规划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第八讲的主题是中国的语言规划实践,尤其是自晚清以来中国近现代的语言规划活动,从历时角度回溯百年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对我国国家共同语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目    录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作者简介

刘海涛,国际世界语学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领军学者,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两次获省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称号。国内外多种语言学出版物的编委会成员。连续九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用多种语言发表过涉及数十种人类语言的成果300余篇(部),12项成果获教育部或省级优秀社科成果奖。








相关图书信息

《语言规划研究》(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陈章太  著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本书是陈章太先生多年研究语言规划的经典作品,包括语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究、语言政策研究、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研究等。书中指出语言规划的内容包括语言地位规划和语言本体规划两大部分。语言规划的对象是社会语言问题,包括语言地位、语言关系、语言规范等,主要是克服社会交际的语言障碍,创造或改善语言使用的条件与环境。语言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语言在国家、社会中的地位,协调语言关系,保障人民群众的语言权利,强化人们的语言规范意识,加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语言声望,增强语言活力,充分发挥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促使语言及语言生活持续、健康地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延伸阅读


往期回顾

全球中文学习平台国际宣传片发布

一本语言规划领域富有新意的教学研究参考书 丨《语言规划讲义》面世(下)

新书丨《修辞感觉》面世

新书 丨《纳兰性德词选》(古代诗词典藏本)面世

王广杰丨天降大任 弘毅致远——读《我的百年人生:吴宗济口述史》

程祥徽先生千古!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视频号开通啦!

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精彩视频!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此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类语言的“驱动”——卢德平教授谈《语言规划讲义》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